高雄行事曆 高雄市立美術館 透景線:實境的疊隱與擴張

  2024年1月1日 – 4月7日
注意:出發前請去官網再次確認!本站內容由程式自動抓取,沒有算到疫情影響例行休館日國定假日移師外地舉辦等等特殊情況。

活動簡介

AI造景師:有電互動 指定運輸:海灣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指定木作除醛:聚和生醫 策展&執行:羅潔尹 展覽空間&平面設計:富得(鄭翊君、宋眉蓉) 展出藝術家 1.想像以為事 伊命‧瑪法琉、陳水財、石晉華、陳依純、鍾和憲、陳以書 2.全身心的沉浸與想望 李義弘、洪天宇、蔡獻友 3.他者視線的誘引 林惺嶽、林聰勝、陳順築、李蘭琴、吳政璋 4.玩物生景 蕭聖健、徐熱、姚瑞中 5.妄念的力量 劉高興、石晉華 6.顯隱與藏露 周慶輝、許嘉宏、彭賢祥、陳廷晉
關於本展
撰文:羅潔尹
「透景線」是傳統園林構景設計學上的一個專業技術名詞,大概意為當前方景物視野被物遮蔽,設計者會巧妙地開闢出一條「線」,來引領觀者穿透「迷障」進行「腦補」,讓眼前風景得以無限延伸出去。概略手法是藉由一些人造山石、流水、點景樹叢等佈置,在有限的「實」中,擴大無限的「虛」。依著人類移動的視點遠、近、上、下移動,設計上既要誘引視線,也要有適當的屏蔽或開合,來製造出整體景觀中每個角落的神祕想像或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豔。

這樣機巧的概念,其實很早就出現在藝術創作上,尤其是文學;書寫創作從來就不只是臨摹自然或單純耽溺於「美」而已,更多時候想傳遞給觀者的是圖像背後的訊息,只是大部分人都無法get到作品的重點,更不用說去理解這般「引導」的企圖。如果我們用詩為例,或可理解一二。
「……其石之突怒偃蹇,負土而出,爭為奇狀者,殆不可數。其嶔然相累而下者,若牛馬之飲於溪;其衝然角列而上者,若熊羆登於山。」

這是一段來自唐代柳宗元《永州八記》〈鈷鉧潭西小丘記〉雜記中的描述;他在一塊不到一畝地的小丘上對著石堆寫出「破土而出」、「低頭飲水的牛馬」、「往上衝長的頭角」、「登山的熊」等想像,讓靜態石群出現激情的「動態」。後人認為當時失意被貶至窮鄉僻壤的柳宗元,其實是透過受重壓與野草掩沒的「石」,來自喻處境艱難中仍心智堅定。而後他買下了小丘並與朋友清理雜草讓奇石顯露;「即更取器用,剷刈穢草,伐去惡木,烈火而焚之。」他這些清理動作也被詮釋為內心有憤、亟欲剷除朝中閹宦的心情。

最後,柳宗元在那塊整理後的荒原小丘上,得到五感平靜的撫慰;「枕席而臥,則清泠之狀與目謀,瀅瀅之聲與耳謀,悠然而虛者與神謀,淵然而靜者與心謀。」

這小段雜文蘊含創作者對自然景觀「自問自答」的心情轉折,豐富又易感。然而,比起寄情遣懷的古詩詞或遊記雜文,很有事的當代藝術顯然有更多「抽象」的詮釋空間;容易體現出複雜的辯證與指涉過程,創作手法也更多元,七彎八拐地將層次脈絡壓縮到一作品中。

或也正因如此,當代藝術反而不易為大眾直接理解與看透;要找到進入作品的路徑,需要觀者的好奇與想像,才能得到「抽絲剝繭」的成就感。而《透景線》展覽想探討的,就是這段藝術家如何將實境同步「疊隱」並「擴張」的過程,有如數位幻象為觀者營造的視野延伸。

來自典藏、借展與委託創作等22位藝術家近百件作品,本展藉由園林學中的「透景線」佈局概念,探討藝術家如何遙看生機萬物與崇偉自然的「遠景」,平視歷史進程、地景變遷、族群認同之「中景」,最後回到內在衝突、夢靨、妄念與慾望等「近景」之直視,而又是如何將觀者拉進他們沉默又熱鬧的「虛擬實境」中。

「透景線」越過現實世界的眾多「眼障」與「心障」,從筆觸、線條、色彩、影像、聲音、留白或遮蔽物,延伸我們看不見的「弦外之音」與「畫外之意」。正如博物館不變的真理:完整展件可能只是「文物」,但那些缺損修補處,才是「故事」;每件藝術品都有其「一沙一世界,一花一天堂」的「擴增」線索。

拋下數位魔幻給你的偽安全感,用雙眼尋找那條「透景線」以及沒被說出的故事吧!(2023.09)

與朋友分享這個活動:
展覽 透景線:實境的疊隱與擴張

高雄市立美術館

2024-01-01 ~ 2024-04-07
抓取時間:2024-03-15 09:02
瀏覽次數:106
資料來源:系統爬蟲

注意:出發前請去官網再次確認!本站內容由程式自動抓取,沒有算到疫情影響、例行休館日、國定假日、移師外地舉辦等等特殊情況。